
2021-01-29
2020年分布式光伏投资“玩家”更迭:央/国企加速入局 业主自投比例攀升
分布式光伏的投资热潮在2020年迅速回归,这一方面归因于光伏产业链价格的持续向下,分布式光伏的投资价值逐渐凸显,另一方面央企、地方国企、能源巨头等新玩家的入驻以及业主自投比例的扩大都给这个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
与2017年分布式光伏装机的巅峰时期相比,2020年的分布式光伏投资领域,无论是投资商队伍还是商业模式都开始出现分化,呈现与此前大相径庭的新局面,与此同时主力玩家的专业性愈发增强,策略差异化和优势差异化开始凸现,已经初步具备了“行业”的特征。
分布式光伏主流“玩家”更迭
在2019年之前,分布式光伏投资环节更多的以光伏制造/设备企业为主,同时充斥着非常多的以路条资源为主业的投机商。而到了“十三五”后期,投资领域的头部企业明显出现了更迭,主流玩家凸显。根据光伏們调研了解,2020年分布式光伏电站新增并网规模中,道达尔远景、联盛新能源、普枫新能源(注:仅以纯投资商计算,以首字母排序)名列前茅,这三家的新增规模均超过150MW。
此外,三家2021年的项目储备也非常可观,合计开发量超过1.1GW,其中道达尔远景过去一年的投资开发量接近300MW。与地面电站不同的是,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储备规模一般指已经签署ECMC合同或者完成备案的项目,如无意外,这些项目基本具备100%的可实施性。实际上,上述三家企业在分布式光伏投资领域的布局也非一朝一夕,但在2020年分布式投资潮逐步复苏的过程中,这三家无疑是该领域的风向标与引领者。
与此同时,分布式光伏市场也在逐步走向成熟,这不仅仅体现在投资商新格局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林林总总的投资企业中,主流玩家的专业性逐步凸显,各家在策略与优势方面的差异化特点体现的尤为突出,头部企业开始规避同质化竞争和低端价格竞争,致力于培育自己的独特优势。
以上述三家企业为例,道达尔远景(以下简称TEESS)主打电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风控标准、质量要求、屋顶防水加固防火标准到EHS安全标准,TEESS都给出了细致的标准化方案。区别于传统的光伏投资开发商,TEESS还拥有业界领先的全生命期智能物联云平台,包括DAT模块(无人机3D建模+智能排布设计)、EPCM模块(施工过程管理)、Enlight模块(资产实时监控+智能告警)、Ensight模块(大数据高级分析+预防性维护)。简言之,TEESS分布式项目的整个流程都实现了数字化运行,不仅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也大大加快了项目从开发到落地的速度。
在这事无巨细的规则背后,赋予分布式资产“可融资性“和“可交易性“的金融属性才是TEESS的最终目标,就在2021年上半年,这一目标即将得以实现,据光伏們了解到,道达尔远景将于近期完成国内首个分布式光伏无担保项目融资,这意味着道达尔远景电站的高质量标准和安全可靠性得到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充分认可与青睐,也将成为中国分布式光伏发展历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
作为分布式光伏投资领域的坚守者,2019年联盛新能源携“零碳新城计划”再次杀入市场,凭借在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上的颠覆性创新,2020年联盛新能源硕果颇丰——共计完成了约200MW左右的新增并网项目。据统计,“零碳新城计划”共规划了143个城市,遍布全国16个省;截至目前,已超过一百家代理商加盟,成为首批“零碳新城合伙人”,2020年项目开发规模超过400MW。
而由全球领先的投资与商业创新公司普洛斯与全球领先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枫(Brookfield)共同出资设立的普枫新能源更多的是围绕物流园区来布局分布式光伏项目。
目前,普枫新能源开发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用电需求强劲的东部区域为主,投资和运营的光伏电站已涵盖物流及产业园区,大型制造业,食品冷链以及数据中心等对清洁能源有持续增长需求的行业。预计到2021年底,普枫新能源开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将达1GW。
但类似的是,目前参与分布式光伏投资的企业大部分都具备资金或者资源方面的优势。中鑫能源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金10亿元,其母公司的由中央、省、市十四家国有大企业组建而成,资金实力雄厚,低成本的资金与高效率的决策方式为中鑫能源分布式投资领域开疆拓土的保驾护航。
央、国企加速入局
站在风口上,分布式光伏投资领域还隐藏着诸多重磅玩家,譬如以国家电投、华能、三峡、华电、大唐等为代表的央企梯队,广州发展、申能、浙江交投等的地方国有企业以及中石油、中石化、道达尔等能源巨头。
备注:上述表格仅列举各领域的部分企业,以首字母排序,民营投资商与服务商部分有重合,仅供读者参考,非排名依据。
一般来说,大型地面电站是以央企、国企为主的国有投资平台的主战场,而分布式领域是一个既需要社会资源又需要高效率决策的市场,大型央、国企并不具备在这一领域单打独斗的能力,一直以来,分布式投资商中也均以民营企业居多。此前,只有国家电投、三峡等央企通过二级公司或者合资公司在持续布局分布式投资领域,但在30·60大目标下,地面电站资源竞争日趋激烈,更多的投资商将目标瞄准了分布式光伏。
在此前光伏們统计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备案中,华能集团通过与湖南湘投国际投资的合资公司——华能湖南岳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湖南省备案了超过205MW的分布式项目,项目以自发自用为主,建设于经开区、产业园、物流园、工业园、养殖场等厂房屋顶。而在近日江西省公布的光伏项目库中,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均上报了超过100M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
实际上,为了改善决策效率低等现状,通过合资公司拓展分布式光伏领域是央企的常规打法。2020年8月,三峡资本联手东方电气、正泰共同投资创立三峡智慧能源投资(海南)有限公司,首期注册资本10亿元,进军工商业分布式投资领域,据透露,该公司将在2021年进行大规模的分布式项目并购。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旗下龙源电力与联盛新能源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出资设立分布式能源投资运营平台,以十四五期间每年GW级增量为目标,将合资公司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分布式能源投资商之一。根据龙源集团“十四五”规划,已将分布式能源列入与传统风电业务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不仅是央企,更多的地方国有企业也开始试水分布式光伏投资,大部分企业均以本省范围作为先行军与大本营,并逐步拓展省外业务。光伏們了解到,广州发展新能源在2020年备案了超过数十兆瓦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其中包括光储充一体化等多样化的商业模式,以作为分布式投资领域的探索与储备。
在分布式投资领域,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参与者,这便是以南网综合能源与国网综合能源为代表的电网系。在2019年的光伏竞价中,仅国网综合能源浙江公司就有超过40MW的分布式项目入围;1月19日,南网能源正式敲钟上市,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其持有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规模为619MW。仅从分布式光伏投资角度考虑,作为电网系子公司,无论是接入还是电费收取,这两家毫无疑问具有先天优势。
2020年分布式投资领域还迎来了数家强劲的大型投资企业,中国铁塔集团、中石化分别在铁塔基站以及油田磕头机等高耗能业务上建设分布式光伏的案例先后建设完成;2020年8月,中远海运(天津)有限公司与金风科技宣布合资成立天津中远海运金风新能源有限公司,以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开发为基础,为港航物流领域和制造业园区提供新能源替代、节能改造、船舶清洁能源等综合绿色智慧能源服务。
安迅电力运维公司,拥有丰富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技术储备,目前运维分布式电站有潍坊歌尔、潍柴、盛瑞、帛方等厂房屋顶分布式电站逾百兆瓦,各电站运行平稳,发电量稳步提升,得到业主一致认可。

2021-01-28
扩产潮来临 三大关键词看2020年光伏产业发展
光伏产业历经多年规模化发展,逐渐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在国际上具有主导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与此同时,自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各地政府在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上的进度明显加快。
日前,国家能源局公布2020年全国电源新增装机容量19087万千瓦。其中,水电1323万千瓦、风电716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光伏)4820万千瓦(48.2GW)。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仅为18.7GW,这意味着第四季度光伏装机容量达29.5GW,远远超过前三季度的总和, “抢装潮”态势汹涌。
千亿市值、涨价潮和尺寸之争
“十三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从制造端到应用端,产业规模实现翻倍式增长,各环节成本稳步下降,光电效率快速提升。在行业景气度高涨之下,光伏概念也成为二级市场的宠儿。其中,千亿市值、涨价潮和尺寸之争可看作2020年光伏市场三大关键词。
首先,回顾2020年光伏市场, “千亿市值”稳坐“C位”。
多家光伏公司在2020年历经几轮上涨,市值涨幅超100%。受政策利好消息,2020年12月23日,阳光电源(300274)盘中股价一度涨至73元以上,这一股价较2020年初上涨约6倍。阳光电源也因此成为中国A股第三家市值破千亿的光伏企业。
在此之前,隆基股份(601012)和通威股份(600438)是A股光伏板块两家千亿市值公司。此外,据山西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报显示,A股光伏板块总市值在2020年11月底达到约13669亿元,占全部A股的比重为1.63%,比2020年初上升0.42个百分点。该机构认为,光伏行业从2020年初至今涨幅居前的个股涨幅不俗,均为各子领域的领先企业。目前,光伏板块的动态市盈率相对近五年估值中位数,依旧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
其次, “涨价潮”是2020年光伏板块在二级市场的第二个关键词。
尽管2020年光伏板块整体涨幅居A股各行业前列,但也经历了两次调整:第一次是在2020年一季度,因受疫情影响,光伏板块出现回调;第二次是在2020年三季度,以多晶硅料在先、多种辅料随后的光伏材料价格进入涨价期,致使下游光伏生产企业遭遇压力,股价调整。据悉,一般到了年底,组件企业需要考虑材料备货等问题,但目前大部分组件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以及考虑到春节因素,势必会影响到接下来两个月的开工情况。而另一方面,2020年光伏产业链掀起的涨价潮让很多组件企业加快了对垂直一体化模式的构建需求。此前,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曾表示,组件企业需酌情考虑未来战略,从追求市占率到适度提高自己的垂直一体化程度,来应对产业链涨价的 “卡脖子”问题。
最后,有关硅片尺寸的争论也是光伏行业关注的焦点。
作为技术研发水平领先全球的产业,我国光伏行业每年都会涌现技术研发的热潮。2020年6月,由隆基股份、晶澳科技(002459)、晶科能源等七家光伏企业联合倡议M10(边距182mm)硅片尺寸标准,到2020年12月,天合光能、东方日升、中环股份、通威股份等八家龙头企业发布 《关于推进光伏行业210mm硅片及组件尺寸标准化的联合倡议》,目前关于大尺寸组件的产品形成分野。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尺寸之争实际上是 “伪命题”,光伏行业最大的命题永远是整个系统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而不是组件、硅片、电池的大小。 “尺寸之争,实际上就是市场份额之争。”业内专家认为,无论是182尺寸还是210尺寸, “造势”的背后无疑是快走一步。
13家企业宣布逾40个扩产项目
在下游需求的汹涌增长下,光伏企业开始大力增兵扩产。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共有13家光伏企业宣布了逾40个扩产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涵盖硅片、电池片、组件、玻璃、逆变器等环节。
数据显示,2020年四季度单晶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当季新增产能分别为38GW、69GW和69GW,已经创下史上季度最高;2020年末,单晶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预计分别达到217GW、291GW、269GW,与2019年相比分别增长78%、62%和60%,创下史上年度最高。
有分析师认为,光伏企业大规模扩产的底气一方面是对行业未来发展空间的乐观预期,另一方面是此前光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的充足资金。据悉,2019年至2020年两年期间,50多家光伏上市公司累计融资额接近640亿元。仅在2020年年末宣布扩产计划的企业就包括福莱特(601865)、协鑫集成(002506)、晶澳科技(002459)、洛阳玻璃(600876)等公司。
福莱特于2020年12月30日晚间公告,与晶科能源及其子公司签订销售光伏压延玻璃的战略合作协议,晶科能源在2021年~2023年三年内将向公司采购59GW组件用光伏压延玻璃,预估合同总额约141.96亿元,占公司2019年总资产约151%。福莱特同时公告,全资子公司拟投资约43.5亿元建5座日熔化量1200吨光伏组件玻璃项目。
协鑫集成拟在四川乐山市高新区投建年产10GW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约43亿元(含流动资金),分两期执行。项目建成达产后,10GW光伏电池年产值将达80亿元。
晶澳科技全资子公司晶澳太阳能计划投资58亿元,在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内建设年产20GW拉晶、20GW切片项目。晶澳科技表示,该项投资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公司大尺寸硅片生产能力。事实上,晶澳科技2020年已发布多轮扩产计划,涉及硅片、电池、组件等领域。
洛阳玻璃公告,拟非公开发行A股数量不超过1.64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0亿元,投资太阳能装备用光伏电池封装材料项目和偿还有息负债及补充流动资金。目前,该太阳能装备用光伏电池封装材料项目已分别获得合肥高新区经贸局、桐城市发改委备案,相关环评手续正在办理中。
安迅电力及相关专家认为,在全面平价上网和补贴逐步弱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发展将更贴合市场竞争,行业格局会加速变化。在技术、规模、资金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势必选择主动扩产抢占市场,把握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