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2019-08-29

光伏电站运维做好这6点 发电量肯定会高

随着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安装了光伏电站。在享受光伏发电带来各种福利的同时,电站业主也不能忽略了对电站的维护和清洁。

正确的维护与保养不仅可以确保电站的发电量,还可以保证足够的使用年限。下面就跟着能环宝,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做好光伏电站的后期维护保养!


一、污染物的清理


一般光伏组件寿命在25年以上,定期清理一下组件面板上的鸟粪、树叶等遮蔽物,能保证电板最大化照射到阳光。


如何清洗组件,需要注意以下这几点。


1、一般选择在早晨或者下午较晚的时候进行组件清洁工作。人员清洁时,禁止站立在距离屋顶边缘不足1米的地方进行作业。

2、进行组件清洗前,应考察监控记录中是否有电量输出异常的记载,分析是否可能引起漏电,并须检查组件的连接线和相关元件有无破损、粘连,在清洗前还需要用试电笔对组件的铝框、支架、钢化玻璃表面进行测试。以排除漏电隐患,确保人身安全。

3、进行组件清洁的人员应穿着相应工作服并佩戴帽子以避免造成人员刮蹭受伤。应禁止在衣服或工具上出现钩子、带子。线头等容易引起牵绊的部件。

4、严禁大风、大雨、雷雨或大雪天气的气象条件下清洗光伏组件。冬季清洁应避免冲洗,也不要在面板很热时用冷水冲洗。

5、严禁使用硬质和尖锐工具或腐蚀性溶剂及碱性有机溶剂擦拭光伏组件,禁止将清洗水喷射到组件接线盒、电缆桥架、汇流箱等设备。


二、组件和支架的维护


1、光伏组件表面应保持清洁,应使用干燥或潮湿的柔软洁净的布料擦拭光伏组件,严禁使用腐蚀性溶剂或硬物擦拭光伏组件。应在辐照度低于200W/㎡的情况下清洁光伏组件,不宜使用与组件温差较大的液体清洗组件。

2、光伏组件上的带电警告标识不得丢失。

3、光伏组件应定期检查,若发现下列问题应立即调整或更换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存在玻璃粉碎、背板灼焦、明显的颜色变化;


——光伏组件中存在与组件边缘或任何电路之间形成连通通道的气泡;


——光伏组件接线盒变形、扭曲、开裂或烧毁,接线端子无法良好接触。

4、使用金属边框的光伏组件,边框和支架应结合良好,两者之间接触电阻不大于4Ω,边框必须牢固接地。

5、使用直流钳型电流表在太阳辐射强度基本一致的条件下测量接入同一个直流汇流箱的各光伏组件串的输入电流,其偏差应不超过5%。


三、汇流箱的维护


1、直流汇流箱不得存在变形、锈蚀、漏水、积灰现象,箱体外表面的安全警示标识应完整无破损,箱体上的防水锁启闭应灵活。

2、直流汇流箱内各个接线端子不应出现松动、锈蚀现象。

3、直流汇流箱内的高压直流熔丝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

4、直流输出母线的正极对地、负极对地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兆欧。

5、直流输出母线端配备的直流断路器,其分断功能应灵活、可靠。

6、直流汇流箱内防雷器应有效。


四、逆变器的维护


1、逆变器结构和电气连接应保持完整,不应存在锈蚀、积灰等现象,散热环境应良好,逆变器运行时不应有较大振动和异常噪声。

2、逆变器上的警示标识应完整无破损。

3、逆变器中模块、电抗器、变压器的散热风扇根据温度自行启动和停止的功能应正常,散热风扇运行时不应有较大振动及异常噪音,如有异常情况应断电检查。

4、定期将交流输出侧(网侧)断路器断开一次,逆变器应立即停止向电网馈电。

5、逆变器中直流母线电容温度过高或超过使用年限,应及时更换。


五、极端天气的维护

1、如碰到下雨跳闸,有可能是接线头不紧,如出现这类情况,必须在雨过天晴后处理,可用绝缘胶带缠绕接线头,再观察是否跳闸,如继续出现跳闸现象,应向维修中心或当地电管站报告。

2、雷雨天,应将电表下方空气开关关闭,防止电气设备受损。待雷雨天过后,再将开关合上。


温馨提示:大家千万不要小看光伏电站的清洗维护工作,清洗之后的电站发电量能提高5%-30%,清洗频率一年十次或者每月一次即可。


2019-08-29

补贴拖欠除了抛售电站 新能源企业还能如何自救?

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的“悬而未决”成为新能源企业近期频繁出售电站资产的“导火索”。

民营企业如协鑫、晶科早年间的电站持有量都比较大,长期的拖欠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巨大的负担。进入2018年10月后,相关企业加速出售电站资产,以期缓解压力。


8月15日,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观察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新能源补贴拖欠的连锁效应正在放大,民企断供的状况已经出现,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电站转让。“但更令人担心的是,央企作为新能源电站的兜底方,也没有太多余粮”。

上述人士称,这应该是相对普遍的现象,未来两年内,光伏电站、风电场的频繁出售大概率仍将持续。


对于行业翘首以待的第八批可再生能源补贴目录,经济观察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相关工作目前为“待定”状态,何时启动尚不可知。

而一位地方财政部门的人士则认为启动第八批补贴,短时间看来不太现实,原因在于2019年财政收入的困难,在刚刚过去的七月,税收收入同比出现负增长。

从2012年6月至2018年六月,我国共下发了七批可再生能源补贴目录。根据领航智库的初步测算,前7批纳入目录的新能源项目每年补贴需求在1500亿元以上,每年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补贴金额在800亿元上下,随着新能源并网装机的增加,补贴缺口不断沉积。2017年年底,新能源发电补贴缺口累计达1127亿元,2018年补贴缺口累计在20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1万亿元,年度补贴需求也将在2025年前后达到高峰。


财务成本之重


从2018年10月起,新能源企业出售电站资产的脚步便有所加快。

以全球第二大光伏电站运营商协鑫新能源为例,2018年10月,协鑫新能源向中广核太阳能出售16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的80%股权及对应股东贷款。在随后的12月,又向三峡新能源出售14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的所有股权。通过上述两项交易,协鑫新能源所得款项为5.57亿元,其负债也由此缩减约18.33亿元。

时间进入2019年,协鑫新能源出售电站资产的动作仍未停止。2019年3月,即向五凌电力出售约28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的55%股权,代价约人民币3.35亿元,并缩减负债约人民币16亿元。

5月,协鑫新能源向上海榕耀新能源出售共计977兆瓦光伏电站的70%股权,连同70%的股东贷款,这项交易预期年内完成,将为协鑫新能源带来约20.6亿元现金流,并减少负债约58亿元。

随即在6月,来自保利协鑫的一则公告称拟将其控股子公司协鑫新能源51%的股权转让给华能集团,将公众对此的关注推至最高点。

最新的一起融资进展则是8月22日,协鑫新能源与国家开发银行香港分行就总计1.3亿美元的定期贷款融资订立融资协议,融资协议项下借款之最后还款日期为首次动用融资日期后24个月届满当日。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的主要原因即是补贴拖欠导致的企业现金流承压。新能源电站的运营兼备资本密集型与高资产负债比率两大特点,大规模的补贴延缓拨付使拥有大量存量项目的发电企业的现金流面临严峻考验。

上述行业观察人士表示,2017年3月,财政部启动第七批新能源补贴目录的申报,次年6月第七批补贴目录公布。按照相关部门的安排,只有2016年3月底前并网的项目才获得补贴发放的资格。而在这之后并网的项目,目前补贴拖欠的时间已有3年。

由此,他给经济观察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五万千瓦装机的风场一年的发电量为例,按照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2000小时计算,一年的发电量是1亿千瓦,按照过去5毛钱的标杆电价计算,企业只能拿到其中的3毛钱左右,这就意味着有大约一半的收益仅在账面体现,企业应收账款飙升。

而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比较高,尤其是新建的电站,5万千瓦时的风场,按照每千瓦时7000元的造价计算,需要3.5个亿的投资总额,其中20%为自有资金,其余则为银行贷款。2.8亿的贷款总额按照10%的利率计算,一年的财务费用就需要2800万。“从收益角度看,1亿千瓦时的发电量乘以电价,一年下来能获得3000万左右的收入,勉强和财务成本持平,还不包括其余的非技术成本在内”。

一位有多年光伏行业从业经验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电站投资建设一般是一次性投入较大的,并且在行业内自有资金一般是20%~30%,剩下的都是银行贷款,在电价6毛~8毛的时候,企业在测算成本时,都是按照补贴正常发放的节奏来测算的。”

以100万的投资为例,其中有70万在原本的预想中是可以按时收到电费的,但是现在一些电站的补贴拖欠已经到40余月,意味着企业逼迫多承担电站建设款的70%的近四年的融资成本。

根据协鑫新能源8月6日公布的半年报,截至2019年6月30日,总借款成本为14.46亿元,同比增长22%,新增及现有借款的平均借款利率由2018年的6.5%,上升至2019年的6.9%。

与之对应的是,应收电价补贴仍在上升,截至2019年6月30日,应收电价补贴总计为88.11亿元,其中第六批或之前、第七批以及扶贫项目的应收电价补贴合计36.36亿元,申请登记第八批或之后批次合计51.75亿元。

这一数字在半年之前则为67.8亿元,其中第六批或之前、第七批以及扶贫项目的应收电价补贴合计25.44亿,其余皆为申请登记第八批或之后批次。

而目前,有关第八批的项目的申报工作是否要开启仍未有官方层面的准确说法。上述人士表示:“从2016年3月至今,补贴拖欠的情况已经持续了39个月,并且之前的7批也存在补贴不到位的情况。”

他同时称:“以88亿的应收补贴为例,按照6.9%的借款利率计算,光是这一块就要“吃掉”企业近6亿元,而协鑫新能源2019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1亿元,财务成本吞噬账面利润逾一半。”

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一般而言是在基本利率上浮30%~40%,而部分国企的基准利率则会下浮5%~10%。而协鑫作为头部企业,在民营企业中的融资成本已经属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了。


多方博弈

一边是民营企业为缓解现金流压力急于抛售电站,另一边则是国企出于调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其电源结构的比例,也在积极接触新能源电站的资产,但国企也非一味接盘的“救世主”。

以今年以来明显加快新能源板块布局的华能集团为例,一位华能内部的工作人员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考核相关项目时,最基本的原则即为是否能满足集团对项目收购的财务方面的基本要求。

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对于在早期大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项目,华能同民营企业合作的方式是,以收购一个项目为起点,后续的在同一区域继续收购这一企业其他的电站资产。另外一种情况是同主机厂家合作,以后续合作的方式换取该厂家现有的项目或资源,即承诺在该区域内后续华能的新项目上采用该制造商的风机。

而对于规模相对较大的电站资产,华能的标的则相对简单:其一是需要满足投资收益率,其二也需要考察设备,如是否是主流机型,运行状况如何。

而针对新能源补贴对其现金流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这部分拖欠的补贴是否要列入企业收入之中,上述人士称,这样的困扰会存在,但并非在华能现阶段的考虑范畴中。

他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在部分区域的收购过程中,目前追求的是账面的盈利,这背后的考量是,从华能整个的大盘面来看,新能源资产相对于火电资产,起码前者现阶段在账面是盈利的。这对于区域公司的财务状况是有利的。至于补贴不到位是否会拖累现金流,是下一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

补贴最终会到位,对于大集团而言,目前还能够扛住等待的过程的。“华能的盘子很大,局部的现金流对于集团而言不是问题,若某个省公司的基本金存在很大的问题,进而影响收购和开发,集团层面就会给其补充资本金。简言之就是‘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思路。”

他进一步表示:“按照华能的财务标准测算,一些项目的税前的全投资收益率能达到11%~12%,但这部分项目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可能就是亏损的。”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为了进一步调动新能源项目的获取和开发工作的积极性,华能集团下放新能源全流程管理权限,对34家二级单位全面授权。

上述华能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之所以下放全流程管理权限,也是基于集团支持新能源大发展的考虑。以前所有的决策程序是在集团的各个部门手里的。目前集团公司所有的二级公司,项目公司都可以做新能源项目,“能够拿到项目的都是好猫”,并且允许二级公司跨区域作业。


这两年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是,由于民营企业现金流吃紧,主动权正在向买方转移。“民营企业也知道华能在大量收购新能源资产,也会存在漫天要价的情况,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不会谈下去,因为一开始就这样并没有诚意,我们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向新能源资产的大举进军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工作节奏上的转变。

据上述人士回忆:“以前集团公司大楼的工作时间是周一到周五,现在忙得集团领导的会议只能放到周六开,并且所有领导都会到齐。再比如,之前集团公司的食堂,只有几十个人用晚饭,现在几百人用晚饭都是常事。”


洗牌?

显而易见的是,在与金融机构以及电站收购方的博弈中,新能源企业处于较为明显的劣势。

一位从事新能源电站融资租赁工作的人士表示:“光伏行业目前正处于尴尬期,一方面国家在去补贴,另一方面电站还不能完全做到平价。”

在他看来,电站的收购方,偏好收购大型的地面电站,但这类地面电站没有现金流。报表上有利润,实际上需要拿钱不断往里贴,这样的项目显然是不成立的。

而买卖双方的心理期待相差太大也会造成交易进度较为缓慢:卖方要价太高,就会涉及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若太低则不能完全解卖方现金流方面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急于卖电站企业期望打包出售、也不愿拿出最优质的资产进行交易,这也与想要收购优质电站的买方起了龃龉。

上述从事新能源电站融资租赁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曾经有头部企业下属的电厂找到上述平台谈过融资,未能成立的原因在于,电站本身现金流较差、不能偿还融资款,另一方面从信用角度来看也有难度,持有大量无现金流电站的投资方经营情况也不乐观。“这算是生了病的电站,我们也很难治愈。”

对此,前述主营新能源融资租赁的平台也有所预期,因此前两年开始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就已决定不将这部分补贴计入考虑范围之内。这也导致了其项目进展相对较慢,作为电站的投资人,是否将补贴计入,项目预期收入会相差1倍以上,对应可融资额度也会偏差1倍。那客户自然倾向于选择给高融资额度的平台。“而事实上这一部分收益是迟迟不到位的”。

同时,他认为洗牌的进程比预期中要慢,若没有竞价政策的促进和海外市场的拉动,今年民营企业应该会倒下很多,上述两项缓释了这一进程的效果。海外电站带动了国内组件的生产,同时竞价项目不存在补贴的拖欠,相关企业也会上一些新的项目,这也会作用于制造端,缓释了出清的进程。“如果洗牌的进程是从1到100,目前大概在40左右。”

而在上述光伏行业观察人士看来,这是一种非正常的洗牌,主要是由政策的不可预期造成的。“正常的洗牌,活下来的应该是优质企业,所谓的优质企业则是指在成本控制、产品质量以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是行业领先的企业,但是现在这一波所谓的洗牌过程中,谁有大量的现金,谁的融资成本低,谁就是优质企业,而融资成本低也并非源自于企业的自身的竞争力强,这与跟市场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背道而驰的。”

他认为这一过程在今年底或者明年上半年会有定论。“如果资产卖不掉,届时拖欠将达45、46个月,企业在非正常洗牌过程中难免被淘汰。”

而关于未来新能源企业该如何开源节流,度过难关。上述人士认为,通过产品制造能够实现一部分盈利,但需要看到的是光伏的新兴产业属性在变淡。具体表现是,技术上没有很高的门槛,在人才储备方面,通过国内市场的培育,也具备一定的规模,可以满足新增产能的需求。而技术路线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在大规模的发电领域晶硅技术成为不容置疑的主流。

他表示:“目前所有的光伏产品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甚至供应略大于需求的状态,大家都在拼价格、拼性能,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相较于早年间已经呈现出大幅下滑态势,并且这种下行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光伏产业已经呈现出传统产业的特征,且愈发趋近于工业的平均利润率。”

好处在于,制造端成本的降低,为新兴的海外市场的开发创造了可能性。未来新能源企业可以依靠制造业并不丰厚的利润,来缓解前期补贴不到位对现金流造成的压力,而这也需要一定的周期。

上述行业观察人士回忆道:“哪怕在三四年前,一度电的发电成本在6毛~7毛钱时,东南亚的部分国家也是使用不起的。2015年参加广交会,一位缅甸的华侨在缅甸开设炼钢厂,来到展台,希望通过光伏发电,为其工厂提供电源方面的补充,但是当其了解到当时的电价水平,是远超火电、水电的,不具备经济方面的可行性时,就放弃了进一步的接洽。如果放在今天,应该是完全可行的。”

就在8月19日,内蒙古达拉特旗政府网站发布了达拉特旗光伏发电领跑奖励激励基地2019年竞争优选申报企业信息公示表。其中特变电工0.24元/KWh,刷新了报价新低纪录。

有关“绿证”和配额制的实施情况,多位接受采访的人士皆表示并不乐观。“绿证和配额制背后反映的是成本究竟该由哪一方承担,是蛋糕如何分配的问题。不同于补贴政策是单纯地做加法,绿证和配额制既做加法,又做减法。被做减法的那一方自然难推进。”

来自华能内部的人士亦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这一块没什么推进,我们做决策的过程中,并没有把这一块考虑其中。因为目前我们还是需要实打实的利益,绿证、配额制肯定是一个趋势,也有一些公司在做这方面的储备,但目前在真刀真枪做项目的时候,这并不是第一要务。除非未来这一块变成强制性的,届时形势肯定会发生改变。”


2019-08-27

光伏扶贫电站为何“出工少出力”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很多地方积极制定和推进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建设,一大批光伏扶贫电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业内对光伏扶贫电站“出工少出力”质疑声也随之渐起。


近日,山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开展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行情况核查的通知》显示,截至目前,山东省已纳入国家财政补助目录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数量4572个、建设规模42.04万千瓦,电站发电能效低于80%的有719个,占16.1%,涉及15市、77个县(市、区)。其中,低于70%的415个,低于50%的111个。由此可见,低于预期的发电量的光伏扶贫电站较多。


在此之前,4月1日,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发布《关于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情况的通报》,对已纳入第一批国家财政补助目录的15695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发电能力进行评估,有37.1%的电站发电能力不足理论值的80%。


为何大量光伏扶贫电站的发电能力低位徘徊?是什么拉低了光伏扶贫电站的发电量?


影响发电能力较低因素多


光伏扶贫工程作为我国独创的产业扶贫模式,光伏扶贫项目在全国“多点开花”,但光伏扶贫电站发电能力较低引发业内关注。在业内看来,造成光伏扶贫电站发电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建设质量不合格、运维主体责任未落实、运维管理不到位等。


电站运营效率和效果将直接影响光伏电站的运行稳定性及发电量。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看来:“地方政府提出由企业垫资建设、出资建设等不合理要求所带来低价中标、超高价中标等一些行业乱象,比如一些资质比较好的企业拿到的电站项目就比较少,资质比较差的企业反而会获得电站项目比较多,这给光伏扶贫电站质量带来隐患。同时,这些企业不负责后期运维,会导致建好建坏一个样,从长远看会损害光伏扶贫事业。”


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张平认为,不少地方一直以来重建轻管、建而不管。“由于光伏扶贫电站建成后,产权多数归属当地政府,在后期运维环节也多以政府为主导,但是政府履行扶贫电站运维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同时,一些光伏扶贫电站后续管护仅限于清扫保洁,缺乏专业化运维,难以发现并及时排除设备、组件、线路等运行故障,造成电站低效运行。”


同时,部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行效率不及预期,电站的组件、设备出现问题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张平表示,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除后期运维外,组件质量好坏、设备选型的不同以及设计、施工的差异也会影响电站发电能力。“组件、逆变器厂家及规格型号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阵列间距设计不合理、站址选择不当,包括电站建设在低洼处,存在泥石流、滑坡等自然风险;电站建成后不具备并网条件,无法及时并网。”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地方政府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承包给企业,有的企业甚至将项目再转手外包给其他企业,导致一个项目中的设备类型较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故障多发。同时,当地政府对组件、支架、逆变器等设备如何选型并不了解,加深了光伏电站低效运行问题的严重性。”


在业内看来,说到底还是制度不到位。目前,光伏扶贫项目的各个环节尚缺乏专业标准,无成熟的可复制经验。


多措并举破难题


如何建设高质量、高收益的光伏扶贫电站?如何才能保障扶贫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业内人士认为,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验收、监管与工程审计等方面的制度,保证电站的建设质量,不断加强电站专业化运维管理,提升发电量,确保最大化实现好光伏扶贫政策红利。


“通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管,直击光伏扶贫电站发电能力低下的问题。”在刘译阳看来,通过规范发展,激发更多的优质企业参与光伏扶贫市场,包括电站建设、后期运维。


张平认为,只有进行有效的运维,才能保证帮扶对象有长期稳定的收益。“要改变过去的先投资建电站,再招运维的做法。在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招投标时,地方政府就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质保要求、运维机制、费用等,并在中标后订立的合同中明确约定。中标企业应根据合同约定做好光伏电站的运行维护。电力公司和中标公司要帮助乡村建立技术人员队伍,印制光伏设备运行维护手册,加强运维指导。”


对于规范光伏扶贫市场,还得保证企业效益预期。刘译阳表示,要让地方政府承担起光伏扶贫开发的主体责任,村级扶贫电站建设都由政府出资建设完成。


刘译阳进一步解释道:“以前企业既要垫资还要建设,把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压得很低,建好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赚钱;现在政府全额投资,企业只负责建设,保证企业的收益,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张平也表示,保证了企业应得利润,企业就会提高光伏扶贫电站的建设质量和提升后期运维水平,这有助于增强光伏扶贫电站的发电能力,从而确保贫困村和贫困户真正受益。


此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监管能力。张平认为,应通过技术手段对各地光伏扶贫电站的运维进行信息化管理。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相关要求,各地应推广和应用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将已经建成的、具备条件的光伏扶贫电站基本上都要纳入到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的管理当中。


为进一步规范光伏扶贫市场,除了强化有效监管、确保企业受益等举措外,还需对光伏扶贫电站存在的主体责任问题进行惩处。“需要提出更为明确的处罚办法,以及工程项目审计制度,及相关处罚办法。比如对某些单位采取了禁入措施,并制定出准入白名单。”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说。


2019-08-23

忽略运维光伏电站收益大减 用户该怎么做?!

曾经有人说,投资光伏电站可以躺着赚钱,犹如种下一颗摇钱树。可以赚钱的确不假,但是赚钱事实背后却是不间断的电站运维。

暑往秋来,落叶纷飞,对于投资光伏电站的业主来说可谓几家忧愁几家喜,有人为自家的电站稳定收益而窃喜,有人为自家的电站收益而叹息。


季节更替,影响电站的“罪魁祸首”是谁?

杜克大学公民与环境工程教授兼主要研究者表示,其研究团队发现在阿拉伯半岛,印度北部和东部等世界更干旱的地区,如果每月清洗一次电池板,则沉淀的尘埃使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低17%-25%;假若两个月清理一次发电量将可能降低25%-35%。甚至有行业人士认为,由于无法彻底解决电池板清洗问题,电池板实际发电只有60-70%左右,收益远远低于业主的预期。

这里得出一个结论:运维好等于高收益。

对于运维这件事,早些时候有则新闻让笔者不寒而栗。


新闻事件是这样的:江苏某电站,运维人员在某电站从事运维工作,不慎从采光板坠落死亡,由于发生事故,原本稳定运行的电站,被相关部门暂停8个月。

别小觑这8个月,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万元,并且电站持有方和工厂持有品牌受到严重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运维意识有了,但是该如何做得到安全、科学的运维呢?

目前行业针对电站运维通常有两种举措:人工运维和机器人运维。


今天我们借着运维的话题来说说人工运维和机器人运维的利与弊。


一、看人工运维。


人工运维是最常见的运维方式,也是最经济的办法。这是好的方面,再说其不足的地方。人工巡检电站容易不到位,运维难度高;人工运维现场踩坏组件事情频发,造成组件隐裂,影响电池寿命;容易造成屋顶防水破坏,上海某电站现场由于长时间的人工清扫屋顶电站造成屋顶防水被破坏,恰逢雨季天气,雨水渗入,间接造成1500万元经济损失;人工风险高,安全事故频发。


二、看智能运维机器人运维。


机器人运维现在已经逐渐出现在大型电站运维现场。先看其好的方面机器人清扫对组件没有影响;无人身安全隐患;机器人采取长期的清扫和运维,可以做到有灰尘或污染物及时处理掉。而清扫机器人虽然方便,在业主看来是一项不菲的投资。

对于业主来说不管是用人工运维还是选择机器人运维,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达到灰尘或污染物及时处理的目的。但是由于两者运维的利弊不同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不同业主有不同的考虑。宗旨还是一个:投资光伏电站可以赚钱不假,但忽略运维收益大减这是必争事实,所以不管用哪种运维方式,运维还是要坚持做的。


2019-08-21

光伏行业的四大偏见 你是否也有过?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光伏发电技术开始市场化应用以来,就从未逃脱过“偏见”的魔爪。这样一个致力为人类提供优质清洁能源的光明产业,却在20年间,时刻裹挟于此起彼伏的各类谣言中。

  即便在今天,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绝对领先优势,成为了中国制造业的一张靓丽名片;但每当光伏人用事实打破一个谣言,就总有新的质疑之声传出,针对光伏产业的流言和误解并没有消失。更让我们痛心的是,似乎总有一些人,他们紧闭双眼,不愿意看到光伏产业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更不看到清洁能源将带给人类的巨大帮助,只愿守着偏见发出质疑。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也不明白他们为何如此,但今天,我们只想和你聊聊这些年你们眼里的那些偏见。


  偏见一:光伏制造环节高污染、高耗能?


  一个以低碳为标榜,实则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

  首先从污染方面来说,早在2010年,工信部、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对多晶硅冶炼企业还原尾气中部分物质的回收利用率做出了严苛规定;同时,对晶硅生产的选址、能耗、环保、规模做出了明确规定和限制。而2015年出台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光伏各生产环节的清洁生产标准。晶硅生产也早已实现了改良西门子法的闭路循环生产,做到“可控可还”,实现了循环利用,所以光伏制造高污染之说毫无事实根据。

  而对于高耗能,我们必须考虑到光伏产品的能量回收问题;2016年时,光伏发电从原料硅砂到制成晶体硅光伏发电系统的总能耗约为1.52KWh/W,而1W光伏产品在中国光照条件最差的地区也可发电约1KWh,也就是说,每W光伏产品仅需不到一年就可收回其制造过程中所损耗的电力,而一般光伏产品生命周期长达25年以上。更重要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每W光伏产品的制造耗能也在不断降低,而发电量则在不断提高,对比起发电量和制造耗电量,我们又如何说光伏发电高耗能。


  偏见二:光伏发电的非连续性


  再怎么说,也只有白天能发电

  非连续的偏见貌似直接打到了光伏发电的“痛处”,因而在很多年里经久不衰,并且结合“电力消纳”等话题带来了“垃圾电”的新偏见。不过,你有“非连续+难消纳”我也有“光伏电+储能好”。


  随着储能手段的不断丰富和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和储能的组合已经有效解决光伏发电的非连续问题。从储能方式来看,化学储能进步突飞猛进,抽水蓄能等物理储能方式完全成熟,而日益增加的电动汽车也可以成为有效的储能载体。而在电力消纳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全力保障光伏发电消纳问题。通过大电网统筹调配也可以有效解决光伏发电的消纳,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想甚至可以通过全球电力调配解决光伏发电的非连续问题。


  偏见三:光伏发电影响电网安全


  光伏发电不稳定,会冲击电网,影响电网安全。


  又是直指光伏发电物理原理所带来的发电不稳定问题。对于这样的偏见,我们就不得不摆点数据来说明了:


  光伏发电的并网都是按照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执行。严格执行国家对电压、波形、频率、相位、谐波等方面的要求:


  电压偏差应符合GB/T12325的规定,三相电压允许的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


  频率偏差应符合GB/T15945的规定,频率的偏差值为±0.5Hz。


  谐波和波形畸变总谐波电流应小于逆变器额定输出的5%,偶次谐波应小于低的奇次谐波限值的25%。


  功率因数当光伏系统逆变器输出功率大于额定功率的50%,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


  电压不平衡度应符合GB/T15543的规定的数值,允许值为2%,短时不得超过4%。


  直流分量电站运行时,逆变器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量分量不超过交流额定值的1%。


  光伏发电项目必须在国家电网管控下完成申请、勘测、审批、并网验收等环节,确保光伏发电电能质量与安全。


  简单来说,逆变器等设备完全可以保证光伏发电的稳定性,而对于大型地面电站,还会配合大型变压器等设备保障上网电力稳定。


  偏见四:光伏骗补贴


  光伏就是幌子,骗国家补贴的,没有了补贴光伏产业就活不下去了!


  关于补贴也一直是质疑者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不得不说,这个“骗”字着实刺耳。关于补贴,我们必须明白补贴政策的初衷是,大力支持推广光伏产业发展,同时也是降低普通家庭的安装投资成本。我国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对光伏产业进行补贴的国家。


  以世界上首个推出光伏发电补贴政策的国家德国为例,通过产业政策支撑,德国在自然光照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在技术进步及市场竞争的推动下,在全球率先达到了平价上网条件。而后,逐步降低退坡的补贴政策,也为德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推动了能源转型,优化了能源结构,落实了绿色发展,可谓一举夺得。美国、日本、印度乃至非洲国家纷纷为光伏发电制定了各种支持政策,以争取早日实现平价上网,实现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双丰收。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今天,在全球已经出现了很多低于两美分的上网电价,全球光伏装机不断增加,实现完全平价上网已经近在眼前,平价上网不仅不是光伏企业的末日,而是光伏发产业发展的全新起点,更是所有光伏人的骄傲。


  关于光伏产业,还有很多的偏见和谣言我们无法在此一一解释,也不可能用一篇推文去消除,但我们希望大家能够看到,光伏发电的本质是提供优质的清洁能源,其本身具有的光明特质决定了这必然是一个造福人类的产业。我们深知任何新生事物在最初的阶段都会遭受一定的质疑,但流言和偏见也不会让光伏人停下脚步,我们会用行动回应质疑,用事实击破谣言,也希望社会对光伏产业报以更多的关注,让谣言和偏见止于智者。


2019-08-06

光伏扶贫|从“洋相村”到“富裕村”——一个鲁北村庄的蝶变

走进吴庙村,一排排整齐的牛羊养殖大棚,高标准的健身休闲广场,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林场……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盐碱地多,光棍多,要饭的多”的“三多村”。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利国乡吴庙村地处鲁北,20世纪80年代曾是沾化最落后的贫困村。由于这里土地盐碱化严重,村民连基本温饱都达不到,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由于贫穷,村里不少人蓬头垢面,四处乞讨,许多男青年娶不上媳妇,被周围村庄嘲笑为“洋相村”。


70岁的老支书韩玉忠说:“那时候村里太穷,村集体不光没有办公室,连记账用的纸都没有,只能写在火柴盒上。直到90年代村里才彻底没有乞讨要饭的了。”


近年来,吴庙村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利用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好政策,依托畜牧养殖传统,利用养殖小区棚顶较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棚下搞养殖、棚顶上光伏,实施“树粮间作”,发展苗木种植,一举甩掉了穷帽子。


2016年以来,在沾化区扶贫办的支持下,利国乡党委联合周边镇街共51个村筹集扶贫资金2000多万元,在吴庙村养殖小区顶棚安装了光伏板,发展光伏产业,建设了滨州最大的村级分布式2.5MW光伏发电项目。


利国乡党委书记郭昕说,这个项目年收益可达350万元,收益能覆盖全乡所有贫困户和村集体。

为了让光伏板更好发挥作用,乡里不但用无人机检查光伏板上是否有鸟粪等污损影响发电效果,还引进了自动清扫机,用手机APP控制高效清洁,实现了科技与扶贫需求的结合。

截至目前,吴庙村仅光伏发电收益就达30多万元。韩玉忠说:“只要有阳光,就会发电,这成了俺村的阳光银行了。”

“还有绿色银行呢。”一旁的脱贫户韩富安指着村头的一片林场说:“树苗子不花钱,前4年一亩还有100元补助。村里合作社帮着管理、帮着卖。收入的9成归个人。”


近几年,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吴庙村成立了苗木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将棉花与苗木套种。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了管理技术、树木交易等全方位服务。韩玉忠说:“5年苗木成材后,林场每年可持续为群众增收100多万元,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

村集体有钱了,又申请了上级资金,在村里建了老年公寓、健身广场、棋牌室,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韩玉忠说,桥建起来,路修起来,树绿起来,老百姓富起来,俺们村已不是原来的“洋相村”了。


如今,吴庙村里绿树成荫、沟渠整洁、灯明路畅,有人定期打扫卫生。畜牧养殖、光伏发电、生态林场已成为村民走向富裕路的“三大法宝”。

曾经“出村一片碱厂,进村破屋烂墙,进屋缺衣少粮”的落后村,已实现人均年收入15000多元,成为全乡富裕的村庄。


2019-08-06

光伏风向标:抢补贴转变为抢消纳

2009年国家能源局实施了甘肃省敦煌第一批光伏发电项目特许权招标,总装机容量为10兆瓦。由此拉开了光伏发电在中国大规模应用的序幕,如今10年过去, 光伏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1.40GW,截止2019年6月底,全国光伏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85.4GW。

在2019年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2019年第一批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的通知》,预示着光伏在2019年开始告别补贴,开始进入市场化的行列!


随之而来的制约光伏发展最大的因素变成了--消纳空间!

因此2019年可以说是光伏发展历史上的分水岭!光伏行业的主要任务已由“抢补贴”转变为了“抢消纳”!

2019年,光伏人更多的困惑来自于消纳空间,好不容易要平价了,却又遇到消纳的问题!

2019年7月1日《吉林省能源局转发国家能源局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委婉的指出:吉林省消纳空间已满,2019年-2020年风电、光伏将无新增装机容量!同时根据有在吉林从事户用光伏的朋友向【光伏资讯】反馈,接到个别县级电网公司口头通知,户用光伏也因为消纳问题暂停受理~


山东电网也发布内部的口头通知,因为没有消纳,2019年、2020年将不再批复新增的地面光伏电站平价项目。


早在2017年12月29 日,安徽省亳州发布《亳州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国网亳州供电公司关于促进全市新能源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根据《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关于我省2018—2020年光伏消纳能力评估情况的报告》(皖电发展〔2017〕266号)已明确,2018—2020年亳州地区光伏消纳形势为红色预警,不具备再接纳新增装机能力。从2018年1月1日起,全面暂停全市商业光伏发电项目备案,亳州地区电网全面暂停受理商业光伏发电项目。

在目前储能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之前,光伏的发展是有上限的!因为光伏发电受太阳光照射影响比较大,比较依赖大电网的调节。可喜的是,2019年7月23日,新疆发改委发布《新疆第一批发电侧光储联合运行试点项目清单》,开启了光伏+储能联合投运的新模式,储能的大规模发展才能为光伏提供更广阔的消纳空间!


共47 页 页次:45/47 页首页<43444546>尾页